1.积极应对
企业商标权益在海外被侵害时应积极应对, 采取适当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些案例已表明, 中国企业有能力在海外商标被抢注和侵权时成功维权。 一些企业因维权信心不足而选择忍让、退却甚至放弃自己的商标, 损害自身知识产权权益的同时, 也有可能进一步助长商标抢注者或侵权者气焰继续进行类似行为并从中获利。
2.制定策略
当商标权益在海外被侵害时, 建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发展需求, 审慎考量、权衡利弊,制订应对策略。
例如,在商标被抢注纠纷中,企业可以将该品牌在被抢注国的未来市场利益与维权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在商标被侵权纠纷中,企业可以重点将因商标侵权带来的市场份额损失、声誉负面影响等与维权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此来进行决策,从而降低企业损失。
另一方面,在维权过程中,企业也可以根据各国制度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方式和途径化解纠纷。例如,一些国家**体系维权时间较长或审判专业度不高,企业可以**选择较为高效的行政体系开展救济;一些国家仲裁或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较为发达,也可充分利用。
3.保存证据
在解决商标在海外被抢注、被侵权的案件中,证据往往会发挥尤为关键的作用,证据是否充分很大程度上决定维权能否成功。因此,建议企业要重视证据的搜集和保存。
企业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收集以*据:
(1)自有商标在注册国的使用证据(如货物进出口合同、销售合同、货物仓储同、提单、销售票据等)。
(2)自有商标已经**的相关证据。
(3)能够证明对方恶意抢注的有关证据(例如商业关系证明文件、**品牌证明文件、在先使用证明文件等)等。
这些证据往往能在维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收集到的使用证据,建议分年度、分类别进行存放保管。这将有助于企业有序管理文档,同时,对于应对随时发生的“基于注册后连续3年或者5年的不使用撤销”也十分有利。